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中新網合肥12月31日電 (記者張強)安徽省阜南縣公橋鄉羅郢村地處江淮平原、洪河窪地邊緣,是一個典型的皖北普通村落。2014年之前,該村保持着傳統的一年夏秋兩季農業種植模式,無資源稟賦、無區位優勢,人多地少、設施落後,是阜南縣90個貧困村之一。
2014年10月,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與阜南縣公橋鄉羅郢村結對,並開始選派扶貧工作隊駐村扶貧。
來到羅郢村之初,工作隊用三個月時間深入調研,收取了村民對村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總結調研時,工作隊普遍認為制約羅郢村發展的因素有集體經濟為零、基礎設施匱乏、貧困人口眾多、產業發展單一和村莊老齡化、空心化、幼兒化問題嚴重等。
對此,工作隊根據調研資料,擬出了“黨建引領、項目支撐、產業帶動,決戰脱貧攻堅”的發展思路。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駐羅郢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龍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説:“剛來的時候,村裏除穿村而過的一條縣道外,其餘的生產生活道路都是土渣路,坑窪不平,村民出行極為不便,還曾發生過雨後淹死牛的事情。”
面對羅郢村基礎設施落後,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不定期召開黨員羣眾座談會,主動尋求第三方智力支持,謀劃儲備一系列打基礎、補短板項目,積極爭取各方資金支持。
光伏發電和大棚蔬果項目、水利治理和以工代賑項目、教育基金和教育資助項目、美麗鄉村和振興規劃項目……截至目前,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通過各個渠道已支持羅郢村項目和事項17個,總投資超3600萬元。
陳龍介紹,產業、就業扶貧是穩定脱貧和防止返貧的最有效途徑。近年來,羅郢村在抓基層組織建設、改善村風民俗的同時,大力發展產業,解決村民就業問題。
扶貧工作隊與羅郢村兩委幹部規劃建設的大棚蔬果基地是羅郢村第一個落地的產業扶貧項目。
陳龍説,項目啓動資金26萬元由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捐助,幫助羅郢村建了20畝15個大棚。按照商定的方案,安排貧困户負責田間管理,利用安徽省發展改革委捐助的村級光伏發電收益支付管理費用,銷售收益歸村集體所有。到年底算賬,大棚蔬果基地項目為羅郢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增收超4萬元。
與此同時,羅郢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魚蝦、決明子等特色種養殖業,積極探索農村“三變改革”並在羅郢村實施,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
鞏少才和鞏露是安徽省阜南縣公橋鄉羅郢村的兩户貧困户户主,為了生活,他們合作搞起了養殖,但因沒有市場經驗,雞的銷路成了問題。
得知情況後,扶貧工作隊通過發動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幹部購買、利用微信朋友圈擴散消息組織團購、聯繫兩家合肥餐飲企業長期採購等方式方法,將他們飼養的雞銷售一空。
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鞏少才和鞏露已成為村裏的養殖能手,養殖規模和種類也不斷增加。在他們的影響下,羅郢村現有養殖户近百户,雞、鵝、牛、羊等數萬只(頭)存欄量。
2020年5月,安徽省發展改委幫助羅郢村引進的一家企業,與羅郢村合作聯合社共同成立阜陽豐錦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羅郢村聯合社以土地使用權、電力設施和道路等資產作價入股,佔股40%,合作企業以現金入股佔比60%,一期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生產聚乳酸製品,作為禁塑後替代品,市場前景廣闊。
陳龍介紹,該項目為羅郢村村民提供68個工作崗位,預計每年給村聯合社分紅80萬元。不僅增加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而且為羅郢村鄉村振興提供了抓手、為村民穩定增收起到關鍵作用。
據瞭解,在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及其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羅郢村2017年實現整村出列,貧困人員已於2020底前全部脱貧,村集體經濟由長期為零壯大至集體經濟強村,中心村被評為安徽省級美麗中心村,羅郢村黨支部被阜南縣委授予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四星級”稱號。
下一步,羅郢村將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產業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民回鄉創業;緊抓農村環境整治,收集生產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排放;踐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引導廣大村民關心關注鄉村治理,改變生活習慣,倡導文明生活方式,讓村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完)